108:为什么说初创期找合伙人是个伪命题?

老王创业日记 - 创业方法论   |   2017-08-21 全文2573字 4图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投缘帮】近期活动通知

66条创业狗 VS 9.9库布齐沙漠


老王创业日记

第108篇

2017-08-20 星期日

周日仍在青岛,今天周一回了北京才有时间补记一下,和【微调查】高丛又聊了一次,彼此解答了一些问题,我之前对他的状态了解较少,他跟我们交流也不是很多,虽然在我们办公室里办公,但这段时间经常不见人,这次总算是比较清楚的沟通了。

原来他这段时间往外跑,主要是在专注对接企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现在初步有了些成果。他问我接下来需要做到什么节点可以考虑融资,我说现在其实随时可以启动种子轮融资,但要真正从投资机构那边拿到数百万量级的天使投资,还需要再做一段时间。

【微调查】起步的时候是先做了APP的,并且在去年高丛加入【投缘帮】的时候就已经接近100万激活安装了,最近因为小程序越来越靠谱,我们也确定要在小程序上把【微调查】的业务迁移过来,至少两边都要兼顾一下。

我们讨论了三个小时,我的感觉是,【微调查】表面上看是要提供一个在线调查用的工具和样本空间,但背后需要团队有长期持续的数据运营能力,这一点,高丛现在也有体会了,也是在这么准备的,于是他也跟我讨论了寻找运营合伙人的问题,但我给他的回答是——现在不需要找合伙人。

他很吃惊,说,你们最初做【缘创派】不就是帮创业者找合伙人的平台么?现在怎么又说初创期不需要合伙人?我给他讲了我们在这个事情上的认知,他觉得有道理,并且建议我把这个事情再专门说说,所以我今天重点讲讲这个吧。

创业者在刚开始启动项目的时候,一般都不会有非常完备的团队,甚至经常是一个人自己先干起来,这个是创业的常态,倒也没什么可说的,所以很多人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先想到的是不能自己一个人干,要多找些人来帮忙一起搞,这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需求,也是【缘创派】最初切入创业服务市场的初衷

但就像一切第一眼看上去很美好的事物一样,如果你剥开表皮,总是会发现更深层的不同结论,有时候真相就像是被剥开的洋葱——辣眼睛!【缘创派】上线超过4年,我们看到的关于创始人与合伙人之间的真相,还是很辛辣的。

1、最牛的创业者,初期往往都不找合伙人,他一个人自己就搞定了大部分事情,越是能自己搞定起步期的创业者,越说明他具备更快速学习的能力,具备打硬仗的能力;

2、再牛的创业者,都会想找合伙人,因为懒惰是人的天性,创业者也不例外,他们总是认为可以找到一个合伙人,把某件事交给他,然后那位合伙人就可以把这件事做到比创始人还好,但往往事与愿违——只有创始人自己才最有可能把这件事做得比创始人更好——创始人恰恰是也必须是团队中学习成长最快的那个人;

3、几乎所有初创者在刚开始启动的时候,都会对他们团队中已经被定义为“合伙人”的那些人赋予了过高的期望值,如果创业成功了,他们早晚会发现,合伙人其实没有起到他想象中那么大的作用,没有达到对合伙人的预期,尽管他的合伙人已经足够努力了;

4、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初创期的上半程(最初的第一个18个月),创始人需要的只是一个紧密高效的团队,那是最初很真诚的一起来创业的小伙伴,并不是看起来很专业背景非常好却难以在业务中落地的所谓“合伙人”;

5、这轮过热的“双创”热潮,把“合伙人”概念炒作到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的地步,但即使是经常被拿来举例说明【合伙人】概念的马云在做阿里巴巴过程中形成的所谓18罗汉,其实也并非是在初创期就被赋予了合伙人身份,除了这些人,还有好多人早期参与过马云的团队,只是大多数都没能跟着一起走下来,而那十几个坚持下来的人,通过在很多年的创业历程中饱经磨难而始终不离不弃,同时个人的技能水平、眼界格局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这才成就了【马云的合伙人】这个身份;

6、最早期的阶段,创始人本身也未必就把创业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想明白了,这种情况下,若内部提拔合伙人,那人还不太可能有业绩能说明其能力格局的提升,若引入外部挖来的合伙人,更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且成本还可能更高,所以早期阶段不应该找合伙人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创始人自己都没准备好

7、按我【18个月创业周期论】的节奏来分析,我们把合伙人定义为人生中的婚姻伴侣可能更合适,那么一般人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寻找婚姻伴侣并最终在何时才可能缔结稳定的婚姻关系呢,或者说,创业公司是在什么样的时间节点才需要找合伙人呢,显然,不会是第一个18个月(0~6岁),甚至在第二个18个月(6~18岁)都还有些早,就算有这个想法,也只是先谈谈恋爱,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能马上就领证结婚,这么算下来,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合伙人这个角色其实是在企业发展的第三个18个月(18~30岁)才确立下来的,如此,那些一上来就要找所谓合伙人的创业者,是不是太着急了或者太懒了甚至是太浮躁了。

如果不在早期定义合伙人,初创团队其实就还是简单的大家互相认定为小伙伴吧,这个称谓我觉得比合伙人更靠谱。

结论:

A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先找一些能一起做事的小伙伴,就好;

B初创期,创始人尽量要亲力亲为,多方面学习和锻炼自己,把自身的能力大大提高上去,也为引入合伙人做些准备;

C在公司业务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中,多出去认识一些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外部人才,或者在公司内部多多培养新人,在组织发展超过两三年之后,开始比较严肃的谈论合伙人这件事情,优先从内部选拔,慎重对待外部引入的合伙人。




关于我们

  • 【投缘帮】2016年初,我们推出的合伙制参股孵化体系,是一个针对早期创业者的社群,主要构成初创者+连续创业者+天使投资人,宗旨是“让创业者帮助创业者”,目前每周吸收1~3名创业者加入。也有部分经筛选过的天使投资人加入。

  • 【路演360】2016年夏末,我们在运营【投缘帮】的过程中发现,路演可以帮助早期创业者更好的梳理自己的项目,并通过线下场景与投资者产生更有效的连接,所以我们开始运营针对种子期/天使期项目的路演活动,一般是在每周三的下午举办,每期6~8个项目,每个项目被要求在360秒之内完成阐述,而对参与的项目估值,我们一般要求不得高于360万美金,最好是低于1000万人民币估值的种子期项目。下面这篇日记中有更多关于这个活动的信息。

    【路演360】怎样在半年内打造出价值1000万的线下活动品牌

  • 【创始人下午茶】每周1~2场的创业者沙龙,一般安排在当周的【路演360】活动之前或周四的下午,每次6~8位创业者参加,由一位或两位投资人来主持。



把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把~

老王创业日记

自2002年以来,老王累计面基20000+创始人,至今保持每天与3~5位创业者 见面聊天的习惯。从2016年开始启动【投缘帮】,请扫码后留言,与老王沟通。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作者介绍

王翌

现任缘创派CEO,投缘帮创办人。

奇虎360投资部创办人。前IT圈知名记者,深入观察早期互联网生态的建立过程;面基过两万名创业者,作为专家顾问扶持数家创业公司/团队的成长,数千名创业者得到其直接帮助。 投资项目:快用苹果助手、PP助手、微播易、多听FM、安卓壁纸、极客公园、刷机精灵、生日管家、蚂蚁HR等。